北京(路透社)-市场的未来也将经历一段逐步适应货币波动加剧的时期,就像历史上其他国家一样,这些国家经历了“人民币是负责任的国际货币”的“盯住汇率”。
该篇署名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系副教授刘程的文章称,纵观发达国家国际主要货币的汇率史,短期内出现20%甚至40%汇率波动的极端情形也并非罕见。因此,无论从波幅还是中枢水平来看,人民币的近期走势并不值得过分忧虑。审视人民币汇率的方向与趋势,仍需持有更长周期的历史视角。
文章称,近期,在英国脱欧等议题的冲击下,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另一方面,去年三季度以来,受国内产业资本海外并购加速,以及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程度较以往有所加剧。
然而,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扩大汇率波动区间,恰恰是近年来中国货币及汇率体系改革的政策导向所指。与历史上其他曾经历过由“盯住汇率”制退出的国家过程一样,市场各方未来也必将经历一段逐步适应人民币波动幅度加大的时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日、英、欧等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均启动了史无前例的非常规性货币政策,这种极端的量化宽松进一步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
文章称,如以有效名义汇率考量,过去八年间大国货币中只有人民币没有相对任何一个主要货币出现剧烈的贬值,相对一篮子货币的有效汇率水平也基本保持了稳定。1997年东亚金融风暴席卷亚洲时,不少国家纷纷大幅贬值本币以转嫁危机,部分国家货币贬值幅度甚至超过50%,而人民币汇率却始终保持了稳定。
尽管这种利他主义行动令自身经济遭受了两年通货紧缩的考验,但中国也就此赢得了“负责任大国”的国际赞誉。时至今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已大大超过20年前,也具备了更大的决心和能力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并将致力於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崭新的、长期可信赖的国际储备货币。
经过30多年的国内要素释放、再配置以及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中国国内总产出已占全球经济的七分之一强,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新增产值最高的国家,而且对外贸易总额和出口额亦位居全球首位。
与此同时,持续近20年的巨额贸易顺差与雄厚的外汇储备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强大后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SDR),使得人民币在成为全球性货币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不久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首批项目正式出炉,也为确立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新秩序中的关键角色奠定了新的基础。(完)
(发稿 沈燕; 审校 乔艳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