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中央银行酝酿过程中的动态差异存款准备金率公式被暂停&财新网
业内人士评论说,这个公式太复杂,变量太多,难以操作。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仍然是中央银行控制信贷规模的重要工具
北京(路透社)-中国人民银行(PBoC)周一报告称,去年底,,原因包括操作过于复杂、变量过多和操作不善,但存款准备金率仍然是央行控制信贷规模的重要工具。
2010年12月,中央银行发布了关于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公式的指导方针,希望以公式化的方式提高政策的可预测性。该公式搁置后,各银行的信贷投资规模仍将是实施存款准备金率的重要参考指标。
,但未能证实动态存款准备金率因复杂性而死亡,但许多人表示,这一公式过于复杂和可变,无法操作。
“变量太多,有些更主观,实际实施难度更大,这不符合建立简明科学公式的初衷。但大家都清楚,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透明度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财新援引接近央行的消息人士的话说。
原动态差异存款准备金率原定于今年前三季度实施,新规定仅适用于国有商业银行。
但一位国开行人士告诉路透社,“中国央行提出了一套复杂的公式,它不理解,;因此,,也不理解。”早些时候,在一次内部简报会上,央行高管向商业银行高管详细解释了该工具的要点。
此前,业内人士表示,央行没有公布全年信贷增长目标,而是选择将差异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的概念以及社会融资总额纳入宏观审慎结构。预计货币政策工具将经常“亮剑”,信贷调控将更加先发制人和内化。
*差异存款准备金仍然是一个重要工具*
春节后,中央银行作为控制单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杀手”,对一些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主的中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调控。此前,有传言称,一些农村信用社也实行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去年,中国央行在第四季度两次调整了几家定价过高的上市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一位国有银行行长表示,中国央行已设定了一个季度新增贷款额度,不能超过其年度目标,如果一些银行放贷力度过大,央行将继续使用差额存款来设定惩罚目标。
许多市场人士、专家学者认为,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率积累了未来调控的压力和难度,也增加了通货膨胀的风险。今年,中国央行预计将继续使用量化控制工具,并呈现出正常化的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莲对稳健货币政策作了明确解释,指出以M2为主的货币总供给恢复正常是2011年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任务。在下一阶段,中央银行应继续运用和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通过运用差异准备金动态调整,按照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常规货币政策工具。[ID:nCN 1511971]
中国央行本周宣布四年来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是自去年以来的第八次上调。这将使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9.5%的历史最高水平。(完)
北京中文科;审校黄凯
(路透社中国新闻部:86/21/61041782;传真:86/21/61041728/hongwei.thomsonreuters.com/路透社消息:hongwei.li.thomsonreuters.com@reuters.com)
友情链接